4月23日,学校举办提高思政课教师能力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文件精神。党委副书记蔡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蔡立峰在讲话中指出,《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要立足“大视野”,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善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思政教师要主动对接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学科前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与党史教育、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接地气”、育人“有温度”。二要深挖“大历史”,厚植思政课的文化底蕴。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历史文化素养,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及世界文明史,夯实理论根基;同时深化教学科研融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说服力。三要构建“大体系”,强化思政课的协同效应。以学科建设为根基、以师德师风为灵魂、以实践育人为纽带,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通过学科建设夯实理论基础,以师德师风塑造人格魅力,用实践育人深化认知认同,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海涛对《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中的七个大方面、29个工作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教师代表冯娟、刘欣分别进行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活动。
本次座谈会是学校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以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为行动指南,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守正创新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初审:李超 复审:李瑶 终审:沈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