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学校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党委书记宋春辉在会上讲话,党委副书记蔡立峰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副院长王立国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吉林省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

宋春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思政工作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宋春辉就构建学校“大思政”格局,加强新形势下思政课堂建设强调四点意见:一是善用“大课堂”,积极发挥高校“五课堂”作用 。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第二课堂”文化育人作用、发挥“第三课堂”实践体验作用、发挥“第四课堂”比较鉴别作用、发挥“第五课堂”交互作用,全方位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建好“大师资”,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要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配足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严格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不断提高队伍综合水平。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生力军”作用。学校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水平为重点,强化辅导员、班主任的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发挥兼职教师“协同军”作用。聘请党政干部、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是搭建“大平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深化以系统思维推进这项工作,务求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多要素多维度锻造思政育人合力。四是服务“大思政”,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要通过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深入推进“大思政”建设,切实构建“大思政”格局。
蔡立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下一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宏观上把握,在微观中深入,推动会议精神具体化,做到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具体,突出抓好大事要事,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更名大学、新校区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融入大局中服务大局,在全面推进中重点突破,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沈士彬,教务处处长姜德龙,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海涛,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秦荣先后进行交流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