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吉化工话振兴】融入地方产业经济 服务东北全面振兴


编者按    


  “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对东北振兴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新部署新突破。学校党委特别推出“吉化工话振兴”专栏,集中展示我校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度服务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集聚学校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书写好“东北振兴,高校何为”吉化工的奋进之笔,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吉化工贡献,展现吉化工担当。


  本期展示经济管理学院:《融入地方产业经济 服务东北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催人奋进,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激励我们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昂扬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北的具体化。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龙头”,必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集聚东北全面振兴新动能。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关键在科技创新。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要瞄准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协同部署产业链和创新链,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从根本上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充分释放发展要素的内在潜能,为产业升级提供源源动力。

高校要深刻领悟东北全面振兴方法论,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之路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强调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东北高校应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一要树立新思维开启新时代。东北高校与地方产业历史上联系紧密,为地方经济做出过巨大贡献。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省属高校应积极融入地方产业,在机制、体制和组织上发力,树立“一所高校振兴一个实体产业”的全新理念。


  二要聚焦新技术引领新征程。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使命,东北高校在科研上具有深厚的底蕴。东北全面振兴视角下,省属高校应在“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范式上更进一步,在人才库、高端智库和新型研发机构上发力,引领地方产业技术创新。


  三要释放新动力催生新格局。新质生产力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源于人才,高校作为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天然孕育着新质生产力。省属高校应积极破解深层矛盾,在专业改造、产业学院改革、软科学研究、校企文化赋能上发力,释放助力地方产业升级的潜能。

经济管理学院应持续聚焦地方产业,走应用型融合化发展之路

  

  作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经历者和参与者,经济管理学院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落实学校党委“三步走”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推动学院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一体学习贯彻、一体推进落实。


  一是树立大局意识,以“大项目就是大平台”为理念促进科研融入地方产业。学院近五年持续关注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方向,主持工程院院地合作重点项目“吉林省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等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完成《吉林省政企校融合的“碳纤维经验”》等被省市领导批示的咨询报告10余篇,成立吉林市校城融合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基地。未来,经管学院将继续瞄准地方产业咨询大项目,持续建设高层次战略研究平台。


  二是践行责任担当,以“增数量就是强质量”为指引推动学科对接地方产业。学院依托学校大化工学科,自设化工经济贸易、化工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培养大化工方向硕士研究生23人,招收应用型国际商务专硕30人。国贸和会计学两个应用型一流专业建设点辐射经管9个专业3000余名在校本科生。未来,经管学院继续推进工商管理学和会计硕士点申报工作,强化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匹配度。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以“聚外力就是练内功”为导向助力团队服务地方产业。学院广泛建立政企校联合育人团队,引入国投生物专家团48学时课程,完整打造最前沿财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引才吉大董保宝博导为青年师生分享一流大学32学时核心课程资源,引智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为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提供“最强大脑”。未来,我们将落实好学院“跑三”方案,聚合政企校三方资源,练好服务地方产业的内功。


 下一步,经济管理学院将持续锚定学校“圆梦大学、提质强校、一流发展”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立足产业、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学院发展策略,为培养“根植大化工,面向新经济,具有管理意识、专业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一线管理人才”继续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