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疫线先锋】博士们的硬核担当

  他们是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实验室严谨细致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是青年博士、是科技尖兵、是教学骨干。疫情面前,他们冲锋一线,做“守门人”、做“检测员”、做“信息员”、做“保障员”、做“服务员”,精准出击、使命必达。

阻断疫情传播的 “守门人”

  2020年,刘治刚博士主持的吉林省第三批新冠肺炎应急攻关专项:核酸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开发,开发出了一款可用于核酸检测用的纳米磁珠并实现产业化,为后期新冠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储备。2022年疫情凶猛,刘治刚博士再次请缨出战,承担起出入校园的人、车、物的审核和防疫消杀工作,牢牢地为学校疫情防控筑起了的第一道坚固防线!

刘治刚:战疫一线“守门人”


精准数据核查的信息员

  疫情发生以来,精准掌握全校1000余名教师、1.6万余名学生的信息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一步。同时要根据疫情形势第一时间调查摸排出入轨迹、人员接触情况,以此为依据开展下一步工作。王海宾、陆文龙两位博士教师驻守学校,每日将各基层数据梳理汇总、动态更新,建立抗疫数据资源库。

B0F5

王海宾:学校数据统计


13047

陆文龙:学生信息基础流调


核酸检测的调度员

  面对狡猾的奥密克戎病毒,需要进行多轮核酸检测,反复筛查。如何统筹安排学校1.3万余名在校师生几乎一日一次的核酸采样工作,是我们快速战胜疫情,迎接胜利的关键。考验面前,姜德龙博士披挂上任,统筹调度,从采样点设置、到整个采样流程的具体安排,目前为止,学校已经进行了11轮核酸检测和2轮抗原体自测。

18F45

姜德龙:组织核酸检测采样



物资的“保障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物资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首要条件。学校采购、校友捐赠、企业捐助,每天成千上万的各类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经过消杀后进入校园。李廷取和史松炎两位博士教师积极投入到物资管理、运输等各项工作中来,一次次搬运、一个个统计,以强有力的物资保障助力打赢防疫之战。

1C89C

李廷取、史松炎:物资管理、运输


学生的“服务员”

  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疫情,学校实施提级管控,打破学院、专业、年级,建立以公寓楼为单位,楼层为次级单位,寝室为最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组织架构。以本楼临时党委、本层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组织架构,凝聚起党员引领、群防群控的战疫力量。

  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博士先锋纷纷主动请缨,进驻各寝室楼,开展本楼信息流调、物资管理、核酸管理、纪检监督等各项工作,组建本楼层志愿者团队,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分发配送一日三餐、防疫物资、中药饮、水果牛奶等物资,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学生需求,提供全面服务。

2769F

李海涛:4公寓楼长(右二)


张元新:实验楼楼长(中间)


D07E

韩冬琳:4公寓层长


14588

赵东旭:隔离点带队教师

  

  以上只是抗击疫情一线的部分博士教师,还有更多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动人身影。考验面前,广大博士教师将论文写在战疫一线,用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里,每一个全力以赴的你,都是最勇敢的战士。感谢您的辛苦付出,我们团结一心,定能早日战胜疫情!